集團要聞 COMPANY NEWS
2019-08-29
摘要:“什么是社區+公益?”
“什么是社區+公益?”
在昨日舉行的慈善城市發展研究座談會上,星河灣集團代表進行案例分享時,向來自全國的數百名慈善機構組織代表、專家、學者,提出了這個花了數年時間探索的問題。
中國慈善聯合會、廣東省民政廳、廣州市民政局、國內數十家公益慈善機構及中山大學城市社會研究中心等機構及代表出席活動。會上,慈善城市發展研究基地委員會宣告成立,旨在通過深入開展全國慈善政策理論和城市慈善事業的規律性、創新性和前瞻性研究,推動落實《創建慈善城市?廣州行動》,為全國慈善城市創建提供理論支撐、政策參考和實踐指導,為國內慈善城市創建提供經驗。
鑒于星河灣集團聯席董事長、廣州市慈善會副會長吳惠珍女士長期熱心公益并積極探索公益發展路徑,對慈善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慈善城市發展研究基地委員會決定由吳董擔任名譽主任。
▲吳董出任慈善城市發展研究基地委員會名譽主任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秘書長劉佑平為星河灣授牌
在題為《以社區公益新模式激發社會治理新活力》的案例分享中,星河灣從“我們做了什么”、“我們為什么能”、“我們收獲了什么”三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引起了來自與會代表和專家學者的濃厚興趣,并得到了熱烈的回應與高度的評價。
▲星河灣集團董事長助理、品牌總監楊毅進行案例分享
慈善城市發展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山大學城市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禾點評指出,星河灣“社區+公益”的創新模式,有效地提升了社區居民的文化認同感,最大化動員社會資源,形成了組織化的更大力量。
以下是星河灣現場分享實錄,原文如下。
什么是社區+公益?簡單說,就是組織社區居民一起參與公益事業,起源于社區,走向社會,走向時代大舞臺。它具有三個特點:以公益為路徑;以社區為原點;以業主動員為資源策略。
星河灣做了什么?
搭平臺、建組織、做活動
1/ 搭建慈善平臺
近兩屆中國星河灣大會的慈善拍賣,是“社區+公益”模式創新的集中體現。在第9、第10屆中國星河灣大會上,設置了慈善拍賣環節,郎平、鐘南山、江南春等明星業主鼎力支持,捐出慈善拍品,全國8個城市的星河灣社區、4000多名業主踴躍參加,通過網絡連線,同步進行競拍,籌得的善款全部用于公益活動。此舉將星河灣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社區文化平臺與社區公益無縫對接。
在今年4月底、星河灣社區公益平臺——夢想星力量小程序正式上線,成為一個社區公益的專屬線上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融合。
2/ 推動社區公益組織建設
第一階段:培育。2017年起,第9屆中國星河灣大會首次嘗試會上舉行慈善拍賣,取得了眾多明星業主的支持并大獲成功。無論是業主大會的現場拍賣,還是前往汶川參與“夢想課堂”,處處可見星河灣業主的身影。這些業主是寶貴的公益火種,為下一步發展“社區+公益”提供了良好的社區土壤。
第二階段:榜樣。邀請中國女排主教練、星河灣業主郎平擔任星河灣公益大使。她說:“我們小區公益氛圍特別好,人與人之間互助互愛,這是社區的感染力?!边@種源自社區的感染力和號召力讓郎平備受感動,并參與到社區公益活動中來。
第三階段:組織。2019年,星河灣公益大使郎平和 16 位星河灣社區公益先鋒,共同啟動成立星河灣首個社區公益組織——“星力量公益社”。這也標志著在探索社區公益新模式的道路上,實現了新的跨越。
3/ 開展社區公益實踐
星河灣啟動多場“夢想星力量”系列公益實踐活動,星河灣業主先后奔赴汶川、汕尾、連南等地,助力孩子們追夢。
2018年4月,“夢想星力量?星河灣汶川夢想守護計劃”在汶川縣第一小學舉行,星河灣業主親臨汶川,為孩子們帶去一場精彩的“夢想課堂”。在業主團前往汶川時,一位業主在400人的社團微信群中全程直播本次公益活動,隨后各大社團、眾多業主幾乎打爆了星河灣的客服電話,強烈要求參與下次慈善活動。這一系列慈善活動在業主朋友圈刷屏,也引起媒體高度關注,媒體評價,一次社區公益,傳播量過億,可謂創新驅動公益!“夢想星力量”公益活動因此也入選年度十大公益傳播事件。
今年4月,“2019夢想星力量?星河灣汕尾公益行”在汕尾海豐縣澎湃中學舉行,星河灣公益大使郎平帶領愛心業主向學校贈送簽名排球,向學生們贈送運動包,通過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勉勵孩子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同時,為致敬星河灣社區公益力量,還舉行了“星力量?善生活——2019星河灣社區公益盛典”,佳人薈社團、張大春、姚壯文、唐洪燕、吳榕曦等業主,踏上“星光大道”接受獎杯,讓更多人汲取社區公益榜樣的力量。
我們現正籌備星河灣連南留守兒童護航計劃,于9月7-8日攜手“星力量公益社”,探訪連南留守兒童家庭,送去愛心禮包,與孩子們一同學習安全知識課程,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為留守在大山中的孩子送去陪伴與關愛。
星河灣為什么“能”?
公益土壤、基因+愛心業主
1/ 星河灣有著公益的土壤和基因
一直以來,星河灣積極參與社會慈善公益事業。從多年前對革命老區的捐助,到近年來對汶川、從化、連南、粵東、畢節、黔南州、西藏林芝、云南怒江、甘肅臨夏、新疆喀什等地的幫扶,從光彩事業到教育捐資,投入巨大,成效顯著,得到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并榮獲廣東扶貧濟困紅棉杯金獎、第10屆中華慈善獎等榮譽。
2/ 星河灣業主有著強烈的個體自我實現要求
星河灣業主,很多都是時代的精英、堅守者、創變者。對于這些業主來說,公益慈善不僅是一種對社會的回饋和奉獻,更是在獲取人生成功之后,對自我價值的思考和自我持續發展的提升。
正如吳董所說的:“我們希望把公益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通過搭建社區公益平臺,倡導一種生活向上的社區文化價值觀,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span>
星河灣收獲了什么?
傳遞正能量,感召時代精神
1/ 傳遞正能量
事實證明,企業自身、社區業主和社會各界等力量有機結合,有效地帶動了更多人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使公益慈善成為社區最大公約數,很好傳遞了公益慈善正能量。
在第10屆中國星河灣大會慈善拍賣后,有些業主認為門檻太高,未能參與,自發組織小型慈善義賣會,由商家贊助義賣物品,業主現場認購?;顒又袠I主熱情高漲,禮品被認購一空。這一個社區活動爆發出了驚人的傳播力,僅僅網絡圖片直播,就獲得了10萬+的瀏覽關注,傳遞了滿滿的社會正能量。
2/ 凝聚社區力量
進一步凝聚社區力量,增加業主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2018年9月,臺風“山竹”來襲,星河灣半島工作人員與業主攜手共同抗擊風災,上演了非常感人的一幕。事后,業主自發組織了一場公益活動,帶著自制的月餅和孩子們手寫的賀卡,為社區服務人員送上祝福,通過業主公益活動反哺社區。
3/感召時代精神
2018年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因此,第10屆中國星河灣大會以“我們的理想,我們的家”為主題,這不僅是社區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成為了星河灣人展示自我風采的時代舞臺。大會專門制作了第10屆中國星河灣大會紀念特刊,致敬時代,致敬理想。
星河灣“社區+公益”新模式,以夢想為主題,不僅傳統的物質幫扶,也重視精神幫扶,鼓勵勇敢追夢,唱響時代夢想、感召精神力量,賦予了慈善活動鮮明的時代氣息和磅礴的社會感召力。
2008年汶川大地震,星河灣第一時間決定全資捐建汶川第一小學,黃文仔董事長立下錚錚誓言:現在建筑質量第一,未來教學質量第一。時值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此舉不僅是做公益,更是在巨災面前,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決心的展現,振奮了民族精神。
十年后,2018年,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星河灣啟動“夢想星力量”公益活動,中國女排主教練、星河灣業主郎平擔任星河灣公益大使,捐贈中國女排集體簽名排球,意在用女排的拼搏精神鼓勵大眾勇敢追夢。這一活動不僅是對汶川孩子的關愛,也激發了國人對追尋夢想的勇氣和力量。
總結: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我們發現社區慈善的意義已超越了慈善本身,它會成為社會治理的有力驅動。星河灣“社區+公益”新模式,推動了社區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從微觀層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有利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